资源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

新常态下地方如何招商引资?

来源:安邦智库  时间:2017-08-07

新常态下地方如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条件都与过去不同了。过去招商引资的方式比较粗放,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做法上“大拨轰”,用各种低成本、大规模让利的方式招商,实际上是“砍胳膊砍腿”。现在这些做法都不适用了。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创新的方式来招商引资呢?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不久前总结了若干种招商引资的创新思路,结合新形势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可以供各个地方政府来参考。

 第一种方式,用产业链来招商。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到了垂直整合一体化的阶段,只有垂直整合一体化的产业才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应该以引进产业链的思维来招商。黄奇帆举了引进笔记本电脑产业的例子。他认定,重庆要想引起沿海的加工贸易或者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必须解决物流问题,必须让产业链垂直整合,在一个地方一起解决产业集群。黄奇帆在硅谷跟几个笔记本电脑大企业谈判,只要它们来重庆生产几千万台电脑,重庆一定在两年内把几千万台电脑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庆本地化,半小时车程全部可以运到。整机厂同意了,重庆就去游说零部件厂商,现在重庆有一千家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厂商。现在整机和零部件加起来就有4000亿左右的产值。这个招商就靠产业链,产业链完整齐全,而且亮到明处,包括销售结算整个都要说清楚。用产业集群的干法容易招商,一招就招几百亿甚至上千亿产业链。

 第二种方式,顺应资源市场配置招商。如重庆产页岩气、天然气,那么开采页岩气的企业可以定向招商,因为许多地方想搞天然气加工没有天然气资源,重庆就因地制宜,招了几百亿的页岩气投资。2016年全国页岩气全部产量60亿立方米,重庆出了50亿方;2017年预计全国产量会到100亿方,重庆能出70亿方;预计到2020年全国能出300亿方,重庆至少能出200亿方到250亿方。有了页岩气以后,天然气多了,而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产品,凡是要用天然气做燃料的工业,或者拿天然气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厂都可以沿着这个招商。

 第三种方式,政府融资投入。对一些好的高科技但缺乏资金的项目,政府可以融资投入,但要动脑筋规避风险。重庆2014年向京东方招商,京东方有技术,但当时没钱,无法一下子拿几百亿投资。重庆表示愿意给,但不是从财政拿出三、四百亿投资,这样失败了对政府是巨大风险。黄奇帆想的办法是通过国企拿钱买京东方的股票,京东方股票2块多一股,买100亿股定向增发,重庆付了210亿元。100亿增发股权以后,京东方又向银行借贷100多亿,2015年底就在重庆投产,据称当年就有效益。重庆一下子就多了300多亿产值的一个工厂。后来股票涨到4块多,重庆100亿股退出来就变成400多亿,赚的200亿再做投资,与京东方合资搞一个柔性液晶面板生产。地方国企拿赚来的200亿往里投,政府决策没有压力。当把决策、行为和资本市场运作方式结合起来,投资就能实现目的,同时规避风险。

 第四种方式,给优惠政策。这里的优惠政策不是面上一般意义的优惠,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战略性投资,那么地方政府综合研究以后做出集体民主决策,可以提供优惠政策。比如南京吸引台积电投资80亿美元(第一期30亿,第二期50亿)搞集成电路,起步第一期是14纳米,第二期是8到9纳米,都是很好的项目。对台积电这样的顶尖企业,当然要有优惠政策,税收、土地、资金补助等一整套的综合优惠政策,该下重手时也要下手。如果算账,江苏5-10年给台积电的优惠政策差不多有100亿元,这100亿换来了每年几百亿的芯片产业和产值。

 第五个方式,直接收购。现在中国企业有能力了,想要一个企业索性把它收购了,一下把企业的控股权买了,买了以后自己给自己决策,把外来企业搬到本地来搞资源优化配置。重庆曾经收购了乌克兰的一个航空发动机工厂,10亿美元收购了企业股权,然后花100多亿把企业搬到重庆,使重庆形成一个年生产上千台发动机的工厂。还有一些企业来投资,有时会提出特殊需求,比如希望有一些中国国内的某种资源牌照。如果合乎政策,地方政府可以为企业向国家申请,政府和企业,在合规的情况下互相投桃报李,这也是一种平衡。

 第六种方式,优化投资环境。产业环境、制度环境都是生产力。比如重庆地处内陆,一些大规模的产业如果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规模,就必须考虑全球化的物流条件。在垂直融合电子产业链条之后,重庆重点打通了渝新欧陆上铁路运输通道,来满足客户几千万台产品市场30%在北美、30%在亚洲、40%在欧洲的需求。重庆到欧洲的渝新欧班列,主要解决了三件事:一是六七个国家的海关一体化,实现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二是各个国家的铁路部门统一编制时刻表,形成“五定班列”;第三是确定运输费用价格。经过四年发展,一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每公里降到0.5美元,比从海运至欧洲要便宜。黄奇帆称,要帮企业解决他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只要这些问题是客观的、是经济的,不是政治上的或其他无理取闹的,地方都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发挥政府的特有服务功能,把它给配置好。

 第七种方式,争取国家政策。要充分利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比如自贸区、保税区的政策,还有就是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所得税优惠政策。重庆对任何外资包括实体经济的工商企业,都实行15%的所得税率,与香港、新加坡、台湾以及欧洲许多发达地区的所得税率相同,相当于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开发区的优惠税率。但这不是地方违规,而是利用了国家给西部大开发的15%所得税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以上主要是重庆过去多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虽然只是反映了重庆的具体思考和做法,但反映的问题和道理是一样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各地都在谋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确需要从系统角度出发,寻求思路和理念的创新,寻求招商引资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