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经济“大规划”托起阿坝经济稳增长大旗
来源:州经济信息中心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廖俸 闫新宇 时间:2015-10-30
-
生态经济“大规划”托起阿坝经济稳增长大旗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今年7月30日,阿坝州“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再次在马尔康召开了由相关州直部门、各县人民政府和发改局参加的阿坝州“十三五”规划对接会——形成了《马尔康宣言》,提出让生态经济规划引领阿坝未来。
规划是龙头,规划须先行;视野要更宽、思路要更新、起点要更高,必须以科学规划引导科学开发。
阿坝州地处四川西部的,是一个藏羌少数民族自治州,自1953年成立以来,历届执政者均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力促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阿坝经济增长之路就是以一连串的五年规划为基石铺就而成的,阿坝州“十三五”规划作为中长期规划,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超前性等特点,一直充当着是阿坝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2015年,阿坝州委、州政府再次立足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周密部署“十三五”规划。
阿坝再次吹响了以规划引领、带动经济稳增长的号角。
1+1>2全州协同发展一盘棋
未来如何发展?规划如何制定?阿坝州思路明晰。
今后五年,阿坝州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紧扣“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以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以扩大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包容,以绿色低碳循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努力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促使经济稳步增长?阿坝执政者深知,各县、各区域发展,离不开全州协同发展。
“一定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能打小算盘,以一地之小私而损全州之大公,要跳出区域看区域,寻找“共振点”、“共赢点”。“阿坝州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无论是城镇建设、产业布局,还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思路和预期,都必须着眼阿坝州协同发展的大局,着力推动全州经济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三大旅游经济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规划思路和预期上加强协同,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抢抓机遇释放发展动力之能
受历史、区位等因素的制约,阿坝州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经济总量不足,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仍十分欠缺,仍然存在“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等现实问题。
如何破解“七难”,改变阿坝的现实环境和条件?
阿坝提出突破九大战略任务——
一是坚持以骗取差异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重点;二是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提升区域发承载能力;三是坚持以生态经济五条路径建设为支撑,推进生态产业升级转型;四是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五是坚持以优化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六是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本,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七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八是坚持以开放合作为抓手,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九是坚持以“美丽阿坝”建设为核心,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
纵观阿坝州情,如何实现九大任务?“抢抓机遇,释放动能。”阿坝人回答的掷地有声。
目前,恰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阿坝州抢抓机遇,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紧握如此机遇,在未来发展规划中,还需要快速释放发展动力之能。
在释放动能中,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用好各种政策,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尽快释放动力之能,促进阿坝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
具体举措包括,继续推进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范围;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疏导审批通道,全面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加强服务;加快建立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把推进改革和盘活存量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释放动能还需要谋划一批切合实际、满足需求,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围绕阿坝州发展定位,细化、实化各类专业规划,加强相互衔接,着力解决规划与项目脱节、规划与规划“打架”、规划过于粗放等问题,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全域完善四大片区功能
阿坝州辖区内共有十三县,资源禀赋、生存环境都存在巨大差异。
在发展规划中,阿坝提出要综合区域格局变化,丰富完善“四大片区”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东南部经济区(汶川、理县、茂县),“十三五”期间,该片区属“优先发展”区域。该区域基础设施等硬件在处于全省领先行列,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距离中心城市较近,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一日游”、“周末游”等旅游消费相对活跃,应转变投资单一拉动方式、实现投资和消费双向驱动。
——东北部经济区(松潘、黑水、九寨沟),“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属“加快发展”区域,具有相对较强生态核心竞争优势,九寨黄龙等国际品牌成长性较强;对健康消费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建设,将促进三产互动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将是未来最具拓展性的发展动力源。
——西北部经济区(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属“支持发展”区域,对于贫困牧区和深藏区,国家将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政策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新能源、畜牧业精深加工等二三产业将是该区发展的增量竞争力;以建设“三省结合部”和环红原机场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幅拉动该区域经济发展;
——西南部经济区(马尔康、金川、小金),“十三五”期间,该区域属“加快发展”区域,G317、汶马高速等已建成或建设中的道路交通设施,将改变这一区域基础条件、改写“区位”历史,为该区域盘活发展动力“存量”和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增量;准确把握、实施藏区政策和规划,做强有机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发育的动力源;
在阿坝州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举措下,“大规划”正托起阿坝经济稳增长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