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见征集意见征集

信件标题: "十三五规划”征集
来信时间: 2015-05-20 办理状态: 已办结

呼唤环保教育 构建生态农村 近些年,农用薄膜、塑料食品袋、塑料外壳包装之类的塑料制品在农村被广泛使用,可谓不知不觉中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种领域、各个方面。从某个层面上说,的确促进了农业生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便到田间地头,便可看见废弃的农用塑料薄膜随风飘飞的景象;随便到乡间集市一瞅,拎菜篮子的人日渐少了,用布袋子的业已极难寻觅到,随便到商店橱柜前一瞧,塑料材质外包装琳琅满目,乍一看,别致剔透光鲜,煞是美观。虽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治理整顿,但可以坦言,“禁塑令”在某些乡村收效仍旧不容乐观,许多人不曾知晓,甚至未曾听闻。依稀然,当这些塑料制品沦为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的时候,一些令人惊愕发怵的情景出现了。 一种情形,随意扔弃于四野。 或许缘于部分农村环保意识的淡薄,甚至压根儿未曾听闻绝大多数种类的塑料制品抛弃于自然界,会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空气,还会导致土壤板结,污染水体,更为棘手的是,至少需要百余年的时间方能分解消溶殆尽,特别是聚乙烯塑料,即使深埋地下,三百年也无法使其彻底降解。而且对自然环境、对生态体系、对人体健康极具危害性,称之为“白色垃圾”。缘于对这些环保知识的不知晓,“无知者无畏”,向大自然乱扔乱丢塑料类垃圾的情形也就不胜枚举了。然而,放眼世界,在许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随着生活观念的更新及环保意识的加强,很多人已经自觉自愿地使用无毒性、无污染、可降解分化的产品来部分抑或全部替换含毒性、难降解的塑料类制品,甚而,其政府依凭立法的形式予以限定和规范,终极目标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伴的良性关系。 再一种情形,直接地焚烧。 由于农村地区到目前为止普遍缺乏专门处理塑料类垃圾的设施设备,居住地域又相对偏僻闭塞,外界信息不畅,再加上观念思想的滞后,于是乎,一部分人私自从所谓的“卫生”角度去考量,譬如为了不让废弃的塑料物到处乱丢乱飘乱飞而烦心碍眼,急匆匆收拢到一块,片刻工夫,一把火便给焚烧得没了踪影。另一部分人在处理塑料类垃圾时,似乎绞尽脑汁之后蓦然产生了灵感,有了柳暗花明般的“大发现”,即把所有的塑料类垃圾当成了居家生火的“助燃物”、“引燃物”,甚者,不嫌麻烦、不辞辛劳地四处找寻来琳琅满目的各类塑料类垃圾,特意储积起来,专用作自家炉灶的“免费燃料”。用这些人的话来诠释,可谓“一烧了事”,可称“一举两得”,可算“变废为宝”,既消灭了曾经头痛不已的塑料垃圾侵扰之难题,又帮助部分解决了家庭燃料不足的问题。 此般“发现”犹如无线电波,不胫而走,迅疾在乡邻之间彼此传扬蔓延开来,仿效成风,不经意间,已成“燎原”之势。其间,由于一直没有任何指导和约束,一直缺乏任何监管与引领,不几日工夫,便大有普遍化、伦理认同化、生活习性化的趋向。在此,笔者殷殷疾呼:再不能等闲视之,万不可再予以不屑和小觑,绝不容继续放任不理不管,而应该警醒,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日渐严峻。每每到了村间生火时分,冷不丁的,伴着袅袅炊烟,股股极其难闻怪异的味道扑鼻而来,刹那间,撕裂着记忆里曾经的温馨,吞噬着心中先前的美好,有的时候,委实到了几乎令人窒息、急欲呕吐、逃之难耐的境地。 椐科学研究证明,比之摒弃于自然界的塑料垃圾所形成的污染来说,直接的用简单方式焚烧塑料制品,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之污染和毒害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于前者。另外,塑料燃烧后所产生的氯化物、重金属离子、二恶英类化合物等有毒、有机污染物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自然生态环境。 特别是二恶英,归属为一级致癌物中最最毒恶的,长久受之污染的人,癌症发病率超出安全状态下人群的六十倍,谈及这三字,足以让地球人汗颜色变,真可谓剧毒!对周围没有配置任何防护设备的人体之危害可谓特别的巨大,真真切切的“隐形杀手”! 可见,塑料垃圾岂可一“烧”了得?愚昧无知至极的此般简单且直接焚烧塑料的行为,对生态系统、对自身或近旁人群的健康,无异于一种“犯罪”。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获得所谓的“方便”,岂止是可怕;以损毁生态环境为背景而得到的所谓“发现”,怎一个“荒谬”可以囊括? 近几年,个别地方,各种疑难怪症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尤其,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缘由一定程度上与上述行为导致周围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有着直接抑或间接的关系,情势近乎到了耸人听闻、令人发指的地步!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此般肆无忌惮的直接焚烧塑料垃圾的现象,在许多乡村,尤其僻远地区,自始至终,至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无人干涉,无人关注,无人教导,无人问津,视而不见,嗅而不语,几近成为了环保的“盲区”。煞是令人蹊跷的,不经意间,这直接焚烧塑料垃圾的荒谬之举反而仿佛成了好多农村家庭习以为常的日常概念和正常行径。 今年,笔者利用春节假期随机对阿坝老家的三十位村民关于塑料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自然状态下谈天形式的调查。其间,有二十四位村民完全抑或部分承认有过在家庭炉灶中焚烧塑料类垃圾的行为,并真诚地坦言,事先确切不知晓他们这些举措的错误性、可怕性及危害性。相反,以前还感觉挺实用的,只不过那味道不好闻一点而已。人数所占比例为:80%。 五位有随手直接扔弃塑料垃圾于周遭环境的习惯,且习惯成自然,不受拘束,完全的为所欲为、随心所欲,潜意识里并不大关注同时也不太明白扔弃之后的塑料垃圾存有的不容忽视的隐患,毕竟这般行为在很多地方可以说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好象没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什么必要莫名惊诧。而对其他人拣拾塑料垃圾回家去作“引燃物”、“燃料”的行为,采取事不关己而淡然漠视的态度。人数所占比例:16.67%。 仅有一位(村寨中的从教二十二年的代课老师)情绪激昂地抱怨左邻右舍在炉灶焚烧塑料垃圾的行为对他家生活的影响。其咧嘴捶胸顿足的状貌足可感受到他内心对此行为苦不堪言、深恶痛绝。但他后来无可奈何苦笑着说还在观望,碍于乡邻情面,还必须得忍受,因为犯不着让别人嘀咕自己:“神经病”、“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当啥子官,算老几,敢管我?”、“干涉民生”、“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位老师最终认为毕竟那是人家的私事、人家的民主、人家的自由。当问及知道焚烧塑料什物确切会造成哪些危害时,他的回答是:不太明白,不大清楚,但想必肯定是有些许危害的。占调查人数比例的3.33%。 附表1 调查情形 直接焚烧塑料 漠视他人直接烧塑料 对直接烧塑料行为持保留意见 强烈反对直接焚烧塑料并采取行动 所占人数(人) 24 5 1 0 所占比例 80% 16.67% 3.33% 0 颇感欣慰的,通过一段时间依次逐一挨家地对这三十位村民促膝交谈,融入真挚情愫系统地阐述和诠释关于焚烧塑料垃圾导致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毁坏生态方面的环保科学知识,使他们依稀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感触与理喻,三十人后来渐次如梦初醒,醍醐灌顶,皆由衷地感到了震惊与醒悟,继而,都决定彻底改变先前的错误行径,誓言将以身作则并竭尽全力去劝说和影响周围依旧执迷不悟的焚烧塑料类垃圾之人。 静谧了心绪对随机调查的结果进行揣摩、剖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对焚烧塑料垃圾所造成危害性相关知识的欠缺,以及偏远农村地区环保意识的淡漠,环保教育的薄弱甚或缺失,家居观念的陈旧,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致使部分农村尤其很多偏远地区不知觉中沦为环境保护边缘化,依稀成了被环保遗忘的角落,出现了环保空白,部分村民亦相应地成了所谓的“环保盲”,是导致部分农村村民随意、想当然地焚烧塑料类垃圾的主要原因。懵懵懂懂的,不担任何责任,不遭任何惩罚,不受任何约束,毫无顾忌地焚烧塑料垃圾,把所有毒害一并推向天空而获得所谓的眼前“清净”。殊不知,不经意间酿成空气不堪承受之重,侵蚀人们的呼吸防线,实属于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公然侵犯以及对旁人正当呼吸权益的肆意践踏,也是对空气未来的断然葬送! 此一问题发人深省,亟需解决,宜早不宜迟,必须惊醒,再也不可漠视,绝不允许不屑,已经不容推延。毕竟,睿智的发展,就是能够敏锐地发现错误,正视错误,并马上予以纠正的这样一种发展。毋庸置疑的,真正的现代文明人,应该拥有环保意识,葆有生态良知,毕竟,空气资源是农村极其重要的资源,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后底线,保住空气,就是保住农村的希望,保住环境,就是保住农村的未来! 然而时至今日,令人心揪刺痛的是,焚烧塑料垃圾的行为在许多乡下农村依然我行我素,依旧无人管束,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视而不见,至多有个别人遇此而急匆匆掩鼻而过。总之,一切如前,情形未曾得到改观。呜呼,真不知这些人何日才能醒悟、何时方能明白,也不知当地环保部门何时停止不屑、何时予以干预,因为生态灾难可能就在懵懂与迷茫间依稀扩散,不无担心的是,没有安全清新气息可供呼吸的时日究竟离我们还会有多远? 对此,呼唤拯救!需要猛醒!必须行动!亟待解决! 2007年1月29日,中央又一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另外,2007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签字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控制与治理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标志着中国启动了向有机污染宣战的国家实施计划。再之,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会上所倡导的低碳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愈发成为了一种时尚。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指出要在全社会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颖理念。倡导集约化经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战略。 上述这些,毋庸质疑为推进阿坝农村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 此时此刻,真诚地谨以此文郑重地发出以下倡议: 抓住国家正式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大好机遇,立足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呼唤环保教育进村入户,加强农村环保制度的创新与建设,并且,从意识层面起始,以治愚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切入点。毕竟,“无知者无畏”,愚昧才会无知,无知才敢愚昧,不知而妄为,妄为而定格,定格便开始遭殃。无知,可谓除了会招致受骗,带来灾难,制造悲剧,还可能毁灭所有,葬送一切,实属当下农村生态环境不堪承受之重。这,何止是惊叹!那么,“治愚”确切成了关乎农村环保事业最终成功的希望与保障。在初始阶段,必须持续不断地排除各种阻力和困难,强化农村地区的环保意识教育,移风易俗,真诚地帮助村民改变先前些许愚昧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亦即所谓的恶习、陋习。 在农村各级学校教材建设中,适时适机地编制有关生态环保教育内容的乡土教材,教授并鼓励学校师生成为农村地区的环保义务宣传员和环保志愿者,从而因地制宜地让相关生态环保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从学校、教师、学生渠道向学生家长、向社会由点及面地辐射及渗透。 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检查工作必须从片面地只关注地面,到同时关注空气、关注健康生产生活习俗的高度转变,一定要克服先前那种走马观花地仅仅看看垃圾堆在不在,地扫没扫干净之类表层化现象。对此,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因为形式宜人,但实质恐怖;面子好看,但里子糟糠。也就是说,面子做得再光鲜好看,只要里子没有做实做好,其后患无穷,有的甚至是会要命的。那么,环境整治工作务必要深入,从点滴做起,在细微处逐一补修和完善,防微杜渐,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涉及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领域,进入到关注农民生命健康和呼吸质量的崭新高度。 立足生态文明理念,环境优先,环保先行,加大环保知识在农村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保护生态的意义,通晓环保,明白“低碳”,崇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真正理喻呼吸安全是生存底线,不能茫然间纯粹没有了保障。譬如,可采用环保大篷车到乡间村寨循环宣传的方式,即可称为“送环保知识下乡”。还譬如,可以有远见地在州县电视台开设环保方面的专门节目,在天气预报项目中特意加入各乡镇空气污染指数及空气质量预报。 同时,抓住当下轰轰烈烈展开的“法制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的契机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氛围,在人员设置和机构配置方面应该从前瞻性的高度考量,提倡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环保并重,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可以创新性地考虑在乡镇一级设置农村环保工作站,在村一级配备专业环保员。当然,对这些专业环保员而言,既然选择了农村环保事业,也就同时意味着选择了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换言之,环保工作必须常态化,人员素质必须专业化,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素养和环保工作执行力,工作落到细节,成效汇到实处。另外,组织层面需要加强实施考核问责制度,制度上完善,行为上落实,形成合力,以此作为乡村生态环保工作的主阵地,把农村环保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构筑维护好,真正地把环保工作做到人民的心坎中,做到人民的意识里,做到人民的行动上。 事实上,关注生态环境的污染,更应关注心灵的污染,心灵的环保实为生态环保之基,救治环境,必须先从心灵的拯救开始。毕竟,只有进入人们心灵,通过一系列春风化雨般的教化、熏陶与感染,触及其灵魂,产生清明的内省,引发其灵魂深处觉醒继而变革的环保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教育。其实,健康是绝美,为健康所作的努力,是最美的努力。生态的环保,必须由内而发,从心灵的环保始步。否则,麻木不仁,无欲则刚,一切枉然,徒劳矣。换言之,心美,一切都美,心灵纯净了,所有因之而可爱,一切因之而美好,当然,生态环境自然也随之而愈发纯美。 继而,自上至下地形成完备高效的乡村环保体系,全面消除环保断层,有效填补环保空白,彻底排除环保死角,大力提升环保工作的质量。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协助下,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去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含毒性、难降解的塑料类垃圾日益困扰农村的问题。 另外,依凭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争取优先解决环境污染之难题,譬如,积极务实地推进实施“禁白工程”,即在阿坝全农村区域范围严格禁止生产和使用塑料等难溶解的有机化合物。营造关注民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从而发动全州各族人民群众正视身边威胁生命健康的有机污染,迎接挑战,积极行动起来,拯救空气,拯救家园,救赎自己。 在此基础上,努力建构科学、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理念,提升生产生活的质量与品位。从而使得每一位生活在美丽乡间的现代农民提高素质,升华自己,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停止直接在家庭炉灶中焚烧塑料类垃圾这实属愚昧无知、令人后怕的行为,争取人人知环保,人人促环保,人人爱环保,即知之,为之,乐之。换言之,既能对生态充满敬畏之心,又能对环境饱含呵护之情,真正实现环保理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到农村,进家庭,深入人心,为“幸福阿坝”建设作出各自的贡献,促成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文明的境界。 生态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生态屏障可谓“幸福阿坝”建设的一个基点,又是“十三五”发展的一个希望点。舍此,一切妄谈。空气清新指数,既是安全指数,也是发展指数,还是旅游吸引指数,更是人居幸福指数。阿坝的美,理应包括阿坝乡村空气质量之美。关注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应该成为阿坝新发展的一个战略,提升农村生态环保质量,应该成为阿坝新发展的一种远见,创造城乡生态环保效应,应该成为阿坝新发展的一片蓝图。 终而,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超前谋划,依凭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积极推进“生态阿坝”建设。终而,使我们爱得真切、爱得深沉的可亲可爱的乡间天空清丽、蔚蓝、澄澈,乡间气息清鲜、洁净、美妙。筑安全呼吸屏障,建乡间空气品牌,全方位地提升阿坝农村环境的品位与知名度,使之成为大江南北、国门内外迷恋美丽宜人之阿坝乡间的一个窗口,从而为全面建设“幸福阿坝”、实现“中国梦”作出环保贡献,全民一心,众志成城,于更美中走向更远。

首先感谢您对阿坝州发改委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已经将您提的宝贵意见转交负责编制阿坝州“十三五”规划的相关科室。阿坝州发改委已启动了《阿坝州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正修改的“十三五”规划思路中,有一条原则是:要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